科学研究


    宁夏沙漠信息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

    宁夏沙漠信息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秉承“立足宁夏、面向西北、瞄准前沿、开拓创新”的理念,通过凝聚一支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团队,致力于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开展信息感知与融合、风沙灾害监测与防治、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的重要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方向

    通过信息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立足于沙漠化基本科学问题,提出沙漠信息智能感知新概念,利用先进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沙基机器人技术等,完成沙漠腹地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构建起覆盖沙漠环境的无线传感网络,通过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小尺度环境信息,结合遥测遥感、GIS、GPS等宏观环境信息,形成智能沙漠监测网,从而探索出沙漠化研究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新理论,进而推动沙漠化治理水平的发展。同时,基于相关信息,探索沙漠资源开发及新能源(风电、光电)并网新技术,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发展历史

    宁夏沙漠信息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9月获自治区科技厅批准建设,首任主任由李新碗(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时任永利集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经理)担任,2013年4月起实验室主任由张成教授(原永利集团副董事长)担任,副主任由李新碗(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旭明、郭中华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毛军发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新碗、王旭明、董志宝担任副主任。

    科研条件

    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风沙环境问题及科技支撑需要,结合永利集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等单位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学科优势,实验室逐步形成了环境感知泛在网络与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新型传感器与网络、多场耦合复杂系统演化及预测、沙尘监测与沙漠化评估、新能源发电及电网信息多目标协同控制、信息传输与多媒体通信等6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科研方向。

    科研成就

    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约42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千多万;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SCI收录42篇,EI收录12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国家级A类出版社);取得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5项,自治区科技进步2等奖1项。

    人才培养

    宁夏沙漠信息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有研究及管理人员53名,其中教授24名,博士26名,在读博士7名,博士生导师4人,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自治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近年来,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35-50岁43人,35岁以下16人,50岁以下的中青年研究人员占实验室总人数的84%以上,青年教师入选“自治区海外引才百人计划”“自治区国内引才312工程” “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自治区全职引进优秀博士”等人才系列。实验室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等趋于合理,队伍年轻,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稳定、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团队。